关于印发《上海海洋大学2020年党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者:张程冬发布时间:2020-07-15浏览次数:215

上海海洋大学2020年党政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十三五”规划和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任务收官之年,是上海实现《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率先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奠基之年,也是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和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试点关键之年。学校党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上海教育大会精神,把市委、市教卫工作党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将立德树人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学校内涵发展,努力推进“双一流”要求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1.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结合起来,纳入校院党委中心组、教职工理论学习的核心内容、党员培训的主修课程及其他各级各类培训,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体系,用好学习强国平台提升学习实效。

2.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及教育系统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要求,依法依规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防死守,精准到人、事,防止疫情向学校扩散、守护师生安康;严格保密要求,加强安全检查,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校园安全稳定。坚定必胜信念,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各项工作,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科学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做好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相关教学工作的衔接,确保教育教学平稳有序。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引导,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做好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持续推进“就业+互联网”建设,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引导毕业生到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少数民族等毕业生以及来自疫情重点地区毕业生等群体的关心帮扶。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学校年度各项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率作用,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3.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国家、上海、教育系统工作大局,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学校在党的建设、三全育人、内部治理、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目标导向,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把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解决学校事业发展难题、满足师生期盼统一起来,推进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坚持结果导向,聚焦重点,紧盯实效,全面完成《上海海洋大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和《上海海洋大学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既定任务。进一步明确基于学院特色的发展定位目标,引导学院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全面总结梳理“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推进学校“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

4.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压实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示。抓好主阵地建设管理,严格执行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审批制度,抓实教学督导制度和领导干部听课、讲思政课制度,加强校内各媒体平台规范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加强舆情管理、风险管控。把思政课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将新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实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5.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党对思政工作的领导,构建“党委统筹抓总—党的职能部门归口—二级学院(部门)党组织推进—教师党支部落实”的横向协作、纵向贯通的思政工作体制。加强和完善党委教师工作部组织建设和运行机制。成立“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育人中心”,推动日常育人工作走深走实。建立校领导、学院领导联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制度,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联系社团制度。完善“三全育人”考核体制,对二级党组织负责人抓思政和党建工作融合开展述职评议考核。

6.完善内容体系。以创建“三全育人”示范校、“三全育人”示范学院为重要抓手,深入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着力做好课程育人,实施学校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制定“课程思政”三年发展规划。着力加强科研育人,优化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强化导师(教师)德育责任,选树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推进网络育人,探索优秀网络工作成果计入科研成果实施办法。强化“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全力做好新一轮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2021-2025年)申报工作。推动实践育人,开展知农爱农社会实践专项计划,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落实大学生全覆盖进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等纳入培养方案。推进文化育人,启动“上海海洋大学文化记忆工程(2020-2022年)”,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品读海大”课程化。加强社团管理与建设,提升团组织育人的思想政治引领力。推进美育工作,着力开展全国和上海市大学生艺术展演、爱国校园剧等活动。积极开展地区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培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项目。

7.加强队伍建设。落实中央、教育部相关要求,配齐配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点申报为凝聚,建设教学资源中央厨房,推动形成学术团队,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整体建设水平。以教育部、上海市培训体系为依托,开展“两支队伍”对向拓展训练,实施双向兼职计划、双向流动计划,畅通“两支队伍”流动通道。推进思政课教师与所授课班级辅导员的管理结对、教学结对、科研结对,强化育人合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过程指导和规范管理。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规矩立德,严格考核评价、完善监督机制,完善制度约束的规范体系;典型树德,加强教师荣誉体系设计、优秀教师的典型宣传,构建立体多元的激励机制;培养育德,加强全校教师研修体系统筹,推进党建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

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8.加快一流本科建设。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加强新农科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新型人才。持续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持续深化新工科、新农科建设,以专业认证为目标,制定专业认证时间表和路线图,优化专业布局,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升本科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分类制定“五大金课”的指标体系,形成《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做好迎接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中期检查准备工作。加大综合与通识教育等课程供给,做好教材建设与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统筹推进各类项目申报工作。修订《上海海洋大学教学实习管理办法》。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探索立项和经费分配机制。完善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组织做好世界技能大赛集训等参赛工作。推进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修订《基层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及考核办法》。谋划培育2022年教学成果奖,积极参与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评选。

9.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化学位点布局,做好农林经济管理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点及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授权审核申报工作,做好制冷与低温工程二级硕士点提升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硕士点工作。做好迎接上海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中期检查工作。进一步推进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优化和落实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以“亚洲校园”项目为契机和引领,深化研究生国际化联合培养工作。强化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和质量管控责任,严格学术管理,提高指导能力。加强研究生招生宣传,组织开展“暑期学校”。

10.深化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做好与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非学历教育的培训项目拓展以及保障体系建设,狠抓学历教育的内涵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研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四、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增强学术核心竞争力

11.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完成“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体系填报,迎接全国第五轮学科水平评估和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双一流”建设第一期评估、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中期评估和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2014-2020年)绩效评价。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研究谋划下阶段学科发展与布局规划,加强水产学科建设力度,丰富海洋科学学科建设内涵,强化食品学科建设特色,人文社会学科显示度不断增强,推进多学科协调发展。发挥“淞航”号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推进科考成果应用,筹办首届“淞航”论坛。力争《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被SCI收录,保持《水产学报》全国领先地位,进一步提升《上海海洋大学学报》影响力。

12.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特色一流,加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政策支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级项目争取能力,努力争取各级科技奖项特别是国家级奖项。做好科研系统上线运行工作,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库。优化科研平台布局,推进新获批省部级平台建设。以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为契机,提升平台经费、科研经费、专项建设经费的协同支撑能力。加强决策咨询工作,推进跨学科智库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上海海洋大学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科技优势,集中资源、强化保障,聚焦长三角、云南、西藏等重点地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服务科创中心建设,围绕创新集聚区汇聚资源服务支撑科技创新集聚区建设;主动对接临港新片区建设,推进上海海洋高端装备功能型转化平台建设。推进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探索科技成果国际化、专业化交流平台建设,加快水产、食品及海洋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力争转化交易稳步增长。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工作。

五、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强内涵发展

13.推进国际化进程。 进一步落实《上海海洋大学关于推进国际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落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备案制”试点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境外办学及与欧美发达国家世界名校合作办学。做好“上海海洋大学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合作举办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020年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化重点合作高校、科研院所多领域、立体化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提升科学研究合作层级。探索与国际组织合作开展国际职员教育培训。优化国际化布局,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积极实施六大板块计划,围绕南北极、国际渔业等主题,加强与周边国家、西非、东欧、南太平洋等相关领域合作。推动水产一流学科开展“走出去、引进来”行动计划,实施南太区域国际渔业技术培训合作工作。加强与国际组织、特别是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在国际公务员、海洋与渔业履约人才培养和智库建设上的合作与交流。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汇聚力量统筹协调,全力承办2020全球水产养殖大会。全面加强因公出国管理,压实责任,落实落细各项管理规定。

14.加强留学生教育。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构建高质量宣传推广平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国际人才培养质量;推进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提升国际化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制度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机制。

六、完善党管人才机制,持续激发教职工动力

15.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着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对标“十三五”规划、“双一流”建设、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等人才指标要求,加大引进和培育力度,做好优秀人才引进和各类人才计划申报各项基础性工作,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深入实施本科教师教学激励计划,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稳步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国际师资引进力度。

16.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原则,完善各类人才评价与聘任机制。完善创新团队管理办法,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推进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启动2017-2020年聘期考核和2021-2024年新一轮聘任方案制定工作。开展教师首聘考核总结及方案优化。开展市教委教师发展工程、青年教师培养资助、市校院三级培训等的常态化教师发展培育计划,推进教师全过程培养和发展。开展发展目标导向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优化学校内部编制及岗位设置方案。做好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考勤管理、人才落户等人事服务工作。

七、优化内部运行机制,提升大学治理能力

17.加快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结合大学章程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新一届学术委员会职能,通过完善制度切实发挥教授治学作用。完成校务委员会组建,完善社会支持和参与学校发展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平台。提高与国内外的合作能力和水平,完善相应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管理,建立健全依法治校制度体系。推进民主管理,提高各级代表履职能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先进典型育人作用。统筹谋划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深化“一网通办”,加快推进“一站式流程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学校综合业务数据平台建设,推动教育数据的全量归集和整合,促进数据共享开放。

18.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审计监督。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精神,认真做好2020年预算执行和2021年预算编制工作,加强预算统筹,完善预算调整机制。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学校内控体系。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修订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流程管理。加强风险评估,明确政策适用,做好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上海市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内集市采购,完善校院二级采购管理制度框架。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做好书记校长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进一步健全完善审计制度体系,推进审计信息化,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19.强化条件支撑,推动校园生态文明工作。推进校园基本建设,完成海洋科技大楼项目建设工作,游泳馆项目年中开工建设。全力推进新校区三期项目建设,启动可行性研究方案编制。开展“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完成学生宿舍卫生间修缮及消防管网改造工作,全力推进军工路校区整体改造工程和国际交流中心装修工程,加快完成新校区产证办理工作,积极推进校外基地建设。不断优化校园服务布局,强化第三方服务监管,提升师生满意度。发挥校友会、教育基金会作用,加强与校友及社会各界联系,进一步拓宽学校筹资渠道,落实捐赠工作激励细则,积极争取上级关于学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服务学校发展。开展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推进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设美丽校园绿色校园。

20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落实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安全生产、保密等责任制。健全校园安全现代化管理机制,提升校园安全智慧管控水平。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主题宣传、教育、演练活动,营造安全育人氛围。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完善管理体系,试点建设“6S”管理标准化实验室。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强化阵地管理和信息研判,主动引导社会舆论。加强隐患排查,细化应对预案,逐级抓实,责任到人,强化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能力,切实做好各类安全稳定工作。

八、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21.深入巩固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形成的经验做法转化为全面从严治党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强大动力,探索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建立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长效机制,抓在经常、融入日常;深入实施市委《关于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推动全校党员、干部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建立调研常态化机制,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服务师生制度。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基层党组织专题组织生活重要内容。

22.切实加强校院两级班子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决策机制、完善决策程序、严格决策执行、加强执行监督,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优化二级党组织设置,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完善二级学院(部)议事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二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统筹做好中层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优化干部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完善干部任职回避、定期轮岗、离任审计、考核评价等制度。落实“同心圆”工程,启动党外人士“质量提升工程”,完善民主党派议事规则和程序,开展党派品牌创建,充分发挥统战优势和作用。

23.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认真落实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及“1+2”文件要求,持续推进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攀登计划、先锋计划、红领计划、筑力计划。不断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开展党建工作标杆学院、样板支部创建,加大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力度,健全党务队伍常态化培训机制和保障激励机制。加强“党员活动室”(党建服务站)建设,探索在学生社区、学生社团建立特设党支部

24.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强化每个党组织、每个岗位从严治党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四风”反弹回潮。深化市委巡视整改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设,做好书记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加强统筹谋划,高质量、有节奏、规范化推进巡察全覆盖,推进巡视巡察一体化。持续深化标本兼治,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落实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要求,强化纪委执纪问责职能,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党内监督相互融合,提升监督体系整体效能。

 

 


附件

上海海洋大学2020年党政工作要点分工表

 

工作板块

序号

工作内容

部门/学院

分管校领导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1.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

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结合起来,纳入校院党委中心组、教职工理论学习的的核心内容、党员培训的主修课程及其他各级各类培训。用好学习强国平台提升学习实效

宣传部、组织部

闵辉

2

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体系

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闵辉

2.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

3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及教育系统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要求,依法依规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防死守,精准到人、事, 防止疫情向学校扩散、守护师生安康;严格保密要求,加强安全检查,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校园安全稳定

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各部门、各学院

吴嘉敏、程裕东

4

科学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做好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相关教学工作的衔接,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引导,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教务处、研究生院、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处、少数民族预科中心、各学院

万荣、李家乐

5

做好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持续推进“就业+互联网建设,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引导毕业生到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少数民族等以及来自疫情重点地区毕业生等群体的关心帮扶

学生处、研究生院

闵辉、李家乐

6

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率作用,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组织部

吴建农

3.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7

全面完成《上海海洋大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和《上海海洋大学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既定任务

校办、各部门、各学院

吴嘉敏、程裕东

8

全面总结梳理“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推进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基于学院特色的发展定位目标,引导学院特色发展、内涵发展。

发展规划处、各部门、各学院

程裕东

4.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

9

压实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示

宣传部

闵辉

10

抓好主阵地建设管理,严格执行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审批制度

宣传部

闵辉

11

抓实教学督导制度和领导干部听课、讲思政课制度

教务处

万荣

12

加强校内各媒体平台规范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加强舆情管理、风险管控

宣传部

闵辉

13

把思政课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将新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实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

闵辉

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5..完善体制机制

14

坚持党对思政工作的领导,构建“党委统筹抓总—党的职能部门归口—二级学院(部门)党组织推进教师党支部落实的横向协作、纵向贯通的思政工作体制。

宣传部、学工部、教师工作部

闵辉

15

加强和完善党委教师工作部组织建设和运行机制

教师工作部

闵辉

16

成立“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育人中心”,推动日常育人工作走深走实

宣传部、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院、学生处、团委

闵辉

17

建立校领导、学院领导联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制度

教务处

万荣

18

建立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联系社团制度

校团委

闵辉

19

完善“三全育人”考核体制

宣传部

闵辉

20

完善二级党组织负责人抓思政和党建工作融合开展述职评议考核

组织部

吴建农

6.完善内容体系

21

以创建“三全育人”示范校、“三全育人”示范学院为重要抓手,深入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宣传部、相关部门、学院

闵辉

22

实施学校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人事处

闵辉

23

制定“课程思政”三年发展规划

教务处

万荣

24

着力加强科研育人,优化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强化导师(教师)德育责任,选树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

研究生院

李家乐

25

推进网络育人,探索优秀网络工作成果计入科研成果实施办法

科技处

李家乐

26

强化“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全力做好新一轮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2021-2025年)申报工作

学生处

闵辉

27

推动实践育人,开展知农爱农社会实践专项计划,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落实大学生全覆盖进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等纳入培养方案。

学生处、研究生院、团委

闵辉、李家乐

28

启动“上海海洋大学文化记忆工程(2020-2022年)

档案馆

吴嘉敏

29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宣传部、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闵辉

30

推进“品读海大”课程化

校团委、教务处

闵辉

31

加强社团管理与建设,提升团组织育人的思想政治引领力

校团委

闵辉

32

开展全国和上海市大学生艺术展演、爱国校园剧等美育活动

校团委

闵辉

33

积极开展地区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培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项目

学生处

闵辉

7.加强队伍建设

34

落实中央、教育部相关要求,配齐配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人事处

万荣

35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点申报为凝聚,建设教学资源中央厨房,推动形成学术团队,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整体建设水平

马克思主义学院

闵辉

36

以教育部、上海市培训体系为依托,开展“两支队伍”对向拓展训练,实施双向兼职计划、双向流动计划,畅通“两支队伍”流动通道。推进思政课教师与所授课班级辅导员的管理结对、教学结对、科研结对,强化育人合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过程指导和规范管理。

学生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闵辉

37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规矩立德,严格考核评价、完善监督机制,完善制度约束的规范体系

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闵辉

38

典型树德,加强教师荣誉体系设计、优秀教师的典型宣传,构建立体多元的激励机制

人事处、教师工作部

万荣

39

培养育德,加强全校教师研修体系统筹

人事处、教师工作部

万荣

40

推进党建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

组织部

吴建农

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8.加快一流本科建设

41

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加强新农科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快推进新农科建设,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新型人才

教务处

万荣

42

持续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以专业认证为目标,制定专业认证时间表和路线图,优化专业布局,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教务处

万荣

43

加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升本科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分类制定 “五大金课”的指标体系,形成《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做好迎接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中期检查准备工作。加大综合与通识教育等课程供给,做好教材建设与管理顶层设计

教务处

万荣

44

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统筹推进各类项目申报工作,谋划培育2022年教学成果奖,积极参与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评选

教务处

万荣

45

修订《上海海洋大学教学实习管理办法》

教务处

万荣

46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探索立项和经费分配机制。完善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组织做好世界技能大赛集训等参赛工作

教务处

万荣

47

推进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修订《基层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及考核办法》

教务处

万荣

9.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48

优化学位点布局,做好农林经济管理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点及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授权审核申报工作,做好制冷与低温工程二级硕士点提升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硕士点工作

研究生院、相关学院

李家乐

49

做好迎接上海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中期检查工作,进一步推进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究生院

李家乐

50

优化和落实国际组织人才培养

研究生院

李家乐

51

以“亚洲校园”项目为契机和引领,深化研究生国际化联合培养工作

研究生院、国际交流处

李家乐

52

强化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和质量管控责任,严格学术管理,切实提高指导研究生能力

研究生院

李家乐

53

加强研究生招生宣传,组织开展“暑期学校”

研究生院

李家乐

10.深化继续教育转型发展

54

做好与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非学历教育的培训项目拓展以及保障体系建设

继续教育学院

万荣

55

狠抓学历教育的内涵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研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继续教育学院

万荣

四、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增强学术核心竞争力

11.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56

完成“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体系填报

学科建设办公室

程裕东、李家乐

57

迎接“双一流”建设第一期评估,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中期评估和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2014-2020年)绩效评价

学科建设办公室、科技处、各部门、各学院

程裕东、李家乐

58

迎接全国第五轮学科水平评估和专业学位水平评估

研究生院、各部门、各学院

李家乐

59

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研究谋划下阶段学科发展与布局规划,加强水产学科建设力度,丰富海洋科学学科建设内涵,强化食品学科建设特色,人文社会学科显示度不断增强,推进多学科协调发展

学科建设办公室

程裕东、李家乐

60

发挥“淞航”号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推进科考成果应用

科技处、船办

李家乐

61

筹办首届“淞航”论坛

船办、科技处

郭爱萍

62

力争《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被SCI收录,保持《水产学报》全国领先地位,进一步提升《上海海洋大学学报》影响力

期刊中心

李家乐

12.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63

坚持特色一流,加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政策支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处

李家乐

64

增强国家级项目争取能力,努力争取各级科技奖项特别是国家级奖项

科技处

李家乐

65

做好科研系统上线运行工作,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库

科技处

李家乐

66

优化科研平台布局,推进新获批省部级平台建设

科技处

李家乐

67

以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为契机,提升平台经费、科研经费、专项建设经费的协同支撑能力

科技处、财务与资产管理处

李家乐

68

加强决策咨询工作,推进跨学科智库建设

科技处、宣传部、党办

吴嘉敏、李家乐

69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上海海洋大学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科技处

李家乐

70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集中资源、强化保障,聚焦长三角、云南、西藏等重点地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科技处

李家乐

71

服务科创中心建设,围绕创新集聚区汇聚资源服务支撑科技创新集聚区建设;主动对接临港新片区建设,推进上海海洋高端装备功能型转化平台建设

科技处

李家乐

72

推进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探索科技成果国际化、专业化交流平台建设。加快水产、食品及海洋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力争转化交易稳步增长。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工作。

科技处、科技园

李家乐

五、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强内涵发展

13.推进国际化进程

73

进一步落实《上海海洋大学关于推进国际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国际交流处

万荣

74

落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备案制”试点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境外办学及与欧美发达国家世界名校合作办学

国际交流处、教务处

万荣

75

做好“上海海洋大学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合作举办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020年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

国际交流处、教务处、爱恩学院

万荣

76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化重点合作高校、科研院所多领域、立体化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提升科学研究合作层级。探索与国际组织合作开展国际职员教育培训。

国际交流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技处

万荣、李家乐

77

优化国际化布局,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积极实施六大板块计划,围绕南北极、国际渔业等主题,加强与周边国家、西非、东欧、南太平洋等相关领域合作

国际交流处

万荣

78

推动水产一流学科开展“走出去、引进来”行动计划,实施南太区域国际渔业技术培训合作工作。

国际交流处、水产与生命学院

万荣

79

加强与国际组织、特别是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在国际公务员、海洋与渔业履约人才培养和智库建设上的合作与交流。

国际交流处、海洋科学学院、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万荣

80

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汇聚力量统筹协调,全力承办2020全球水产养殖大会

科技处、国际交流处

吴嘉敏、李家乐

81

全面加强因公出国管理,压实责任,落实落细各项管理规定

国际交流处

万荣

14.加强留学生教育

82

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构建高质量宣传推广平台

留学生办公室、国际交流学院

万荣

83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国际人才培养质量

留学生办公室、国际交流学院

万荣

84

推进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提升国际化管理服务水平

留学生办公室、相关学院

万荣

85

加强制度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机制

留学生办公室

万荣

六、完善党管人才机制,持续激发教职工动力

15.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86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对标“十三五”规划、“双一流”建设、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等人才指标要求,加大引进和培育力度

人事处、组织部、各学院

万荣

87

做好优秀人才引进和各类人才计划申报各项基础性工作,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人事处、各学院

万荣

88

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人事处

万荣

89

加强国际师资引进力度

人事处、国际交流处、各学院

万荣

16.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90

按照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原则,完善各类人才评价与聘任机制

人事处

万荣

91

完善创新团队管理办法,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人事处、科技处

万荣

92

深入实施本科教师教学激励计划,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稳步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

人事处、教务处

万荣

93

启动2017-2020年聘期考核和2021-2024年新一轮聘任方案制定工作

人事处

万荣

94

开展教师首聘考核总结及方案优化

人事处

万荣

95

开展市教委教师发展工程、青年教师培养资助、市校院三级培训等常态化教师发展培育计划,推进教师全过程培养和发展

人事处

万荣

96

开展发展目标导向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优化学校内部编制及岗位设置方案

人事处

万荣

97

做好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考勤管理、人才落户等人事服务工作

人事处

万荣

七、优化内部运行机制,提升大学治理能力

17.加快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

98

结合大学章程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建设

发展规划处

程裕东

99

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新一届学术委员会职能,通过完善制度切实发挥教授治学作用

发展规划处

程裕东

100

完成校务委员会组建,完善社会支持和参与学校发展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平台

校办

吴嘉敏、程裕东

101

提高与国内外的合作能力和水平,完善相应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

人事处

吴嘉敏、程裕东

102

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管理,建立健全依法治校制度体系

法务办公室

闵辉

103

推进民主管理,提高各级代表履职能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先进典型育人作用

校工会

吴建农

104

统筹谋划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推进学校综合业务数据平台建设,推动教育数据的全量归集和整合,促进数据共享开放

信息化办公室

郭爱萍

105

深化“一网通办”,加快推进“一站式流程服务平台”建设

校办公室、信息化办公室

程裕东、郭爱萍

18.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审计监督

106

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精神,认真做好2020年预算执行和2021年预算编制工作,加强预算统筹,完善预算调整机制

财务与资产管理处

郭爱萍

107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学校内控体系

财务与资产管理处

郭爱萍

108

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修订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流程管理

财务与资产管理处

郭爱萍

109

加强风险评估,明确政策适用,做好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各项工作

资产经营公司

郭爱萍

110

全面落实上海市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内集市采购,完善校院二级采购管理制度框架

招投标办公室

郭爱萍

111

做好书记校长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

审计处、相关部门、学院

程裕东

112

发挥审计监督职能,进一步健全完善审计制度体系

审计处

程裕东

113

推进审计信息化,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审计处

程裕东

19.强化条件支撑,推动校园生态文明工作

114

推进校园基本建设,完成海洋科技大楼项目建设工作,游泳馆项目年中开工建设

后勤与基建管理处

郭爱萍

115

全力推进新校区三期项目建设,启动可行性研究方案编制。开展“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前期研究工作

后勤与基建管理处

郭爱萍

116

完成学生宿舍卫生间修缮及消防管网改造工作

后勤与基建管理处

郭爱萍

117

全力推进军工路校区整体改造工程和国际交流中心装修工程

后勤与基建管理处

郭爱萍

118

加快完成新校区产证办理工作,积极推进校外基地建设

后勤与基建管理处

郭爱萍

119

开展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推进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后勤与基建管理处、各部门、各学院

郭爱萍

120

不断优化校园服务布局,强化第三方服务监管,提升师生满意度,

后勤与基建管理处

郭爱萍

121

发挥校友会、教育基金会作用,加强与校友及社会各界联系

校友会、基金会

郭爱萍

122

拓宽学校筹资渠道,落实捐赠工作激励细则,积极争取上级关于学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服务学校发展

财务与资产管理处、校友会、基金会

郭爱萍

20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123

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

宣传部

闵辉

124

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

校办公室、保卫处、各部门、各学院

吴嘉敏

125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保卫处、后勤管理处、基建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各部门、各学院

郭爱萍

126

落实保密责任制

保密办公室、各部门、各学院

吴嘉敏

127

健全校园安全现代化管理机制,提升校园安全智慧管控水平。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主题宣传、教育、演练活动,营造安全育人氛围。

保卫处

郭爱萍

128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完善管理体系,试点建设“6S管理标准化实验室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郭爱萍

129

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强化阵地管理和信息研判,主动引导社会舆论

宣传部、现教中心

闵辉

八、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21.深入巩固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130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形成的经验做法转化为全面从严治党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强大动力,探索建立常态长效机制

组织部

吴嘉敏、吴建农

131

建立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长效机制,抓在经常、融入日常

宣传部

闵辉

132

深入实施市委《关于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推动全校党员、干部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宣传部

闵辉

133

建立调研常态化机制,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服务师生制度

校办公室、组织部

吴嘉敏

134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基层党组织专题组织生活重要内容。

组织部

吴建农

22.切实加强校院两级班子建设。

135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决策机制、完善决策程序、严格决策执行、加强执行监督,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校办公室

吴嘉敏

136

优化二级党组织设置,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完善二级学院(部)议事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二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组织部

吴建农

137

统筹做好中层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

组织部

吴建农

138

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

组织部

吴建农

139

完善干部任职回避、定期轮岗、离任审计、考核评价等制度

组织部

吴建农

140

落实“同心圆”工程,启动党外人士“质量提升工程”,完善民主党派议事规则和程序,开展党派品牌创建,充分发挥统战优势和作用

统战部

吴建农

23.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141

认真落实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及“1+2文件要求,持续推进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攀登计划、先锋计划、红领计划、筑力计划

组织部

吴建农

142

不断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开展党建工作标杆学院、样板支部创建

组织部

吴建农

143

加大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力度。加强“党员活动室”(党建服务站)建设,探索在学生社区、学生社团建立特设党支部

组织部

吴建农

144

健全党务队伍常态化培训机制和保障激励机制

组织部

吴建农

24.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

145

深入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

校办公室

吴嘉敏

146

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四风”反弹回潮

校办公室、组织部

吴嘉敏、吴建农

147

深化市委巡视整改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设

校办公室

吴嘉敏

148

加强统筹谋划,高质量、有节奏、规范化推进巡察全覆盖,推进巡视巡察一体化

巡察工作办公室

吴嘉敏、何雅

149

持续深化标本兼治,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校办公室

吴嘉敏

150

落实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要求,强化纪委执纪问责职能,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纪委办、监察处

何雅

151

加强党内监督相互融合,提升监督体系整体效能

校办公室、纪委办

吴嘉敏、何雅

 

上海海洋大学2020年党政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十三五”规划和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任务收官之年,是上海实现《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率先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奠基之年,也是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和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试点关键之年。学校党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上海教育大会精神,把市委、市教卫工作党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将立德树人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学校内涵发展,努力推进“双一流”要求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1.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结合起来,纳入校院党委中心组、教职工理论学习的核心内容、党员培训的主修课程及其他各级各类培训,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体系,用好学习强国平台提升学习实效。

2.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及教育系统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要求,依法依规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防死守,精准到人、事,防止疫情向学校扩散、守护师生安康;严格保密要求,加强安全检查,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校园安全稳定。坚定必胜信念,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各项工作,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科学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做好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相关教学工作的衔接,确保教育教学平稳有序。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引导,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做好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持续推进“就业+互联网”建设,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引导毕业生到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少数民族等毕业生以及来自疫情重点地区毕业生等群体的关心帮扶。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学校年度各项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率作用,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3.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国家、上海、教育系统工作大局,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学校在党的建设、三全育人、内部治理、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目标导向,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把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解决学校事业发展难题、满足师生期盼统一起来,推进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坚持结果导向,聚焦重点,紧盯实效,全面完成《上海海洋大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和《上海海洋大学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既定任务。进一步明确基于学院特色的发展定位目标,引导学院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全面总结梳理“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推进学校“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

4.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压实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示。抓好主阵地建设管理,严格执行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审批制度,抓实教学督导制度和领导干部听课、讲思政课制度,加强校内各媒体平台规范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加强舆情管理、风险管控。把思政课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将新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实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5.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党对思政工作的领导,构建“党委统筹抓总—党的职能部门归口—二级学院(部门)党组织推进—教师党支部落实”的横向协作、纵向贯通的思政工作体制。加强和完善党委教师工作部组织建设和运行机制。成立“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育人中心”,推动日常育人工作走深走实。建立校领导、学院领导联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制度,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联系社团制度。完善“三全育人”考核体制,对二级党组织负责人抓思政和党建工作融合开展述职评议考核。

6.完善内容体系。以创建“三全育人”示范校、“三全育人”示范学院为重要抓手,深入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着力做好课程育人,实施学校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制定“课程思政”三年发展规划。着力加强科研育人,优化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强化导师(教师)德育责任,选树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推进网络育人,探索优秀网络工作成果计入科研成果实施办法。强化“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全力做好新一轮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2021-2025年)申报工作。推动实践育人,开展知农爱农社会实践专项计划,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落实大学生全覆盖进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等纳入培养方案。推进文化育人,启动“上海海洋大学文化记忆工程(2020-2022年)”,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品读海大”课程化。加强社团管理与建设,提升团组织育人的思想政治引领力。推进美育工作,着力开展全国和上海市大学生艺术展演、爱国校园剧等活动。积极开展地区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培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项目。

7.加强队伍建设。落实中央、教育部相关要求,配齐配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点申报为凝聚,建设教学资源中央厨房,推动形成学术团队,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整体建设水平。以教育部、上海市培训体系为依托,开展“两支队伍”对向拓展训练,实施双向兼职计划、双向流动计划,畅通“两支队伍”流动通道。推进思政课教师与所授课班级辅导员的管理结对、教学结对、科研结对,强化育人合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过程指导和规范管理。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规矩立德,严格考核评价、完善监督机制,完善制度约束的规范体系;典型树德,加强教师荣誉体系设计、优秀教师的典型宣传,构建立体多元的激励机制;培养育德,加强全校教师研修体系统筹,推进党建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

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8.加快一流本科建设。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加强新农科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新型人才。持续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持续深化新工科、新农科建设,以专业认证为目标,制定专业认证时间表和路线图,优化专业布局,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升本科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分类制定“五大金课”的指标体系,形成《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做好迎接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中期检查准备工作。加大综合与通识教育等课程供给,做好教材建设与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统筹推进各类项目申报工作。修订《上海海洋大学教学实习管理办法》。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探索立项和经费分配机制。完善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组织做好世界技能大赛集训等参赛工作。推进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修订《基层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及考核办法》。谋划培育2022年教学成果奖,积极参与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评选。

9.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化学位点布局,做好农林经济管理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点及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授权审核申报工作,做好制冷与低温工程二级硕士点提升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硕士点工作。做好迎接上海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中期检查工作。进一步推进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优化和落实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以“亚洲校园”项目为契机和引领,深化研究生国际化联合培养工作。强化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和质量管控责任,严格学术管理,提高指导能力。加强研究生招生宣传,组织开展“暑期学校”。

10.深化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做好与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非学历教育的培训项目拓展以及保障体系建设,狠抓学历教育的内涵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研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四、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增强学术核心竞争力

11.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完成“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体系填报,迎接全国第五轮学科水平评估和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双一流”建设第一期评估、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中期评估和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2014-2020年)绩效评价。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研究谋划下阶段学科发展与布局规划,加强水产学科建设力度,丰富海洋科学学科建设内涵,强化食品学科建设特色,人文社会学科显示度不断增强,推进多学科协调发展。发挥“淞航”号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推进科考成果应用,筹办首届“淞航”论坛。力争《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被SCI收录,保持《水产学报》全国领先地位,进一步提升《上海海洋大学学报》影响力。

12.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特色一流,加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政策支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级项目争取能力,努力争取各级科技奖项特别是国家级奖项。做好科研系统上线运行工作,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库。优化科研平台布局,推进新获批省部级平台建设。以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为契机,提升平台经费、科研经费、专项建设经费的协同支撑能力。加强决策咨询工作,推进跨学科智库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上海海洋大学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科技优势,集中资源、强化保障,聚焦长三角、云南、西藏等重点地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服务科创中心建设,围绕创新集聚区汇聚资源服务支撑科技创新集聚区建设;主动对接临港新片区建设,推进上海海洋高端装备功能型转化平台建设。推进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探索科技成果国际化、专业化交流平台建设,加快水产、食品及海洋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力争转化交易稳步增长。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工作。

五、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强内涵发展

13.推进国际化进程。 进一步落实《上海海洋大学关于推进国际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落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备案制”试点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境外办学及与欧美发达国家世界名校合作办学。做好“上海海洋大学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合作举办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020年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化重点合作高校、科研院所多领域、立体化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提升科学研究合作层级。探索与国际组织合作开展国际职员教育培训。优化国际化布局,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积极实施六大板块计划,围绕南北极、国际渔业等主题,加强与周边国家、西非、东欧、南太平洋等相关领域合作。推动水产一流学科开展“走出去、引进来”行动计划,实施南太区域国际渔业技术培训合作工作。加强与国际组织、特别是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在国际公务员、海洋与渔业履约人才培养和智库建设上的合作与交流。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汇聚力量统筹协调,全力承办2020全球水产养殖大会。全面加强因公出国管理,压实责任,落实落细各项管理规定。

14.加强留学生教育。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构建高质量宣传推广平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国际人才培养质量;推进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提升国际化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制度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机制。

六、完善党管人才机制,持续激发教职工动力

15.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着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对标“十三五”规划、“双一流”建设、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等人才指标要求,加大引进和培育力度,做好优秀人才引进和各类人才计划申报各项基础性工作,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深入实施本科教师教学激励计划,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稳步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国际师资引进力度。

16.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原则,完善各类人才评价与聘任机制。完善创新团队管理办法,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推进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启动2017-2020年聘期考核和2021-2024年新一轮聘任方案制定工作。开展教师首聘考核总结及方案优化。开展市教委教师发展工程、青年教师培养资助、市校院三级培训等的常态化教师发展培育计划,推进教师全过程培养和发展。开展发展目标导向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优化学校内部编制及岗位设置方案。做好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考勤管理、人才落户等人事服务工作。

七、优化内部运行机制,提升大学治理能力

17.加快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结合大学章程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新一届学术委员会职能,通过完善制度切实发挥教授治学作用。完成校务委员会组建,完善社会支持和参与学校发展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平台。提高与国内外的合作能力和水平,完善相应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管理,建立健全依法治校制度体系。推进民主管理,提高各级代表履职能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先进典型育人作用。统筹谋划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深化“一网通办”,加快推进“一站式流程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学校综合业务数据平台建设,推动教育数据的全量归集和整合,促进数据共享开放。

18.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审计监督。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精神,认真做好2020年预算执行和2021年预算编制工作,加强预算统筹,完善预算调整机制。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学校内控体系。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修订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流程管理。加强风险评估,明确政策适用,做好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上海市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内集市采购,完善校院二级采购管理制度框架。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做好书记校长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进一步健全完善审计制度体系,推进审计信息化,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19.强化条件支撑,推动校园生态文明工作。推进校园基本建设,完成海洋科技大楼项目建设工作,游泳馆项目年中开工建设。全力推进新校区三期项目建设,启动可行性研究方案编制。开展“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完成学生宿舍卫生间修缮及消防管网改造工作,全力推进军工路校区整体改造工程和国际交流中心装修工程,加快完成新校区产证办理工作,积极推进校外基地建设。不断优化校园服务布局,强化第三方服务监管,提升师生满意度。发挥校友会、教育基金会作用,加强与校友及社会各界联系,进一步拓宽学校筹资渠道,落实捐赠工作激励细则,积极争取上级关于学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服务学校发展。开展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推进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设美丽校园绿色校园。

20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落实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安全生产、保密等责任制。健全校园安全现代化管理机制,提升校园安全智慧管控水平。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主题宣传、教育、演练活动,营造安全育人氛围。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完善管理体系,试点建设“6S”管理标准化实验室。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强化阵地管理和信息研判,主动引导社会舆论。加强隐患排查,细化应对预案,逐级抓实,责任到人,强化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能力,切实做好各类安全稳定工作。

八、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21.深入巩固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形成的经验做法转化为全面从严治党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强大动力,探索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建立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长效机制,抓在经常、融入日常;深入实施市委《关于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推动全校党员、干部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建立调研常态化机制,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服务师生制度。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基层党组织专题组织生活重要内容。

22.切实加强校院两级班子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决策机制、完善决策程序、严格决策执行、加强执行监督,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优化二级党组织设置,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完善二级学院(部)议事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二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统筹做好中层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优化干部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完善干部任职回避、定期轮岗、离任审计、考核评价等制度。落实“同心圆”工程,启动党外人士“质量提升工程”,完善民主党派议事规则和程序,开展党派品牌创建,充分发挥统战优势和作用。

23.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认真落实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及“1+2”文件要求,持续推进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攀登计划、先锋计划、红领计划、筑力计划。不断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开展党建工作标杆学院、样板支部创建,加大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力度,健全党务队伍常态化培训机制和保障激励机制。加强“党员活动室”(党建服务站)建设,探索在学生社区、学生社团建立特设党支部

24.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强化每个党组织、每个岗位从严治党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四风”反弹回潮。深化市委巡视整改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设,做好书记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加强统筹谋划,高质量、有节奏、规范化推进巡察全覆盖,推进巡视巡察一体化。持续深化标本兼治,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落实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要求,强化纪委执纪问责职能,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党内监督相互融合,提升监督体系整体效能。

 

 


附件

上海海洋大学2020年党政工作要点分工表

 

工作板块

序号

工作内容

部门/学院

分管校领导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1.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

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结合起来,纳入校院党委中心组、教职工理论学习的的核心内容、党员培训的主修课程及其他各级各类培训。用好学习强国平台提升学习实效

宣传部、组织部

闵辉

2

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体系

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闵辉

2.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

3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及教育系统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要求,依法依规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防死守,精准到人、事, 防止疫情向学校扩散、守护师生安康;严格保密要求,加强安全检查,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校园安全稳定

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各部门、各学院

吴嘉敏、程裕东

4

科学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做好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相关教学工作的衔接,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引导,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教务处、研究生院、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处、少数民族预科中心、各学院

万荣、李家乐

5

做好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持续推进“就业+互联网建设,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引导毕业生到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少数民族等以及来自疫情重点地区毕业生等群体的关心帮扶

学生处、研究生院

闵辉、李家乐

6

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率作用,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组织部

吴建农

3.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7

全面完成《上海海洋大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和《上海海洋大学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既定任务

校办、各部门、各学院

吴嘉敏、程裕东

8

全面总结梳理“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推进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基于学院特色的发展定位目标,引导学院特色发展、内涵发展。

发展规划处、各部门、各学院

程裕东

4.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

9

压实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示

宣传部

闵辉

10

抓好主阵地建设管理,严格执行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审批制度

宣传部

闵辉

11

抓实教学督导制度和领导干部听课、讲思政课制度

教务处

万荣

12

加强校内各媒体平台规范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加强舆情管理、风险管控

宣传部

闵辉

13

把思政课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将新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实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

闵辉

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5..完善体制机制

14

坚持党对思政工作的领导,构建“党委统筹抓总—党的职能部门归口—二级学院(部门)党组织推进教师党支部落实的横向协作、纵向贯通的思政工作体制。

宣传部、学工部、教师工作部

闵辉

15

加强和完善党委教师工作部组织建设和运行机制

教师工作部

闵辉

16

成立“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育人中心”,推动日常育人工作走深走实

宣传部、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院、学生处、团委

闵辉

17

建立校领导、学院领导联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制度

教务处

万荣

18

建立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联系社团制度

校团委

闵辉

19

完善“三全育人”考核体制

宣传部

闵辉

20

完善二级党组织负责人抓思政和党建工作融合开展述职评议考核

组织部

吴建农

6.完善内容体系

21

以创建“三全育人”示范校、“三全育人”示范学院为重要抓手,深入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宣传部、相关部门、学院

闵辉

22

实施学校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人事处

闵辉

23

制定“课程思政”三年发展规划

教务处

万荣

24

着力加强科研育人,优化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强化导师(教师)德育责任,选树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

研究生院

李家乐

25

推进网络育人,探索优秀网络工作成果计入科研成果实施办法

科技处

李家乐

26

强化“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全力做好新一轮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2021-2025年)申报工作

学生处

闵辉

27

推动实践育人,开展知农爱农社会实践专项计划,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落实大学生全覆盖进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等纳入培养方案。

学生处、研究生院、团委

闵辉、李家乐

28

启动“上海海洋大学文化记忆工程(2020-2022年)

档案馆

吴嘉敏

29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宣传部、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闵辉

30

推进“品读海大”课程化

校团委、教务处

闵辉

31

加强社团管理与建设,提升团组织育人的思想政治引领力

校团委

闵辉

32

开展全国和上海市大学生艺术展演、爱国校园剧等美育活动

校团委

闵辉

33

积极开展地区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培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项目

学生处

闵辉

7.加强队伍建设

34

落实中央、教育部相关要求,配齐配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人事处

万荣

35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点申报为凝聚,建设教学资源中央厨房,推动形成学术团队,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整体建设水平

马克思主义学院

闵辉

36

以教育部、上海市培训体系为依托,开展“两支队伍”对向拓展训练,实施双向兼职计划、双向流动计划,畅通“两支队伍”流动通道。推进思政课教师与所授课班级辅导员的管理结对、教学结对、科研结对,强化育人合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过程指导和规范管理。

学生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闵辉

37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规矩立德,严格考核评价、完善监督机制,完善制度约束的规范体系

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闵辉

38

典型树德,加强教师荣誉体系设计、优秀教师的典型宣传,构建立体多元的激励机制

人事处、教师工作部

万荣

39

培养育德,加强全校教师研修体系统筹

人事处、教师工作部

万荣

40

推进党建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

组织部

吴建农

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8.加快一流本科建设

41

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加强新农科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快推进新农科建设,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新型人才

教务处

万荣

42

持续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以专业认证为目标,制定专业认证时间表和路线图,优化专业布局,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教务处

万荣

43

加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升本科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分类制定 “五大金课”的指标体系,形成《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做好迎接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中期检查准备工作。加大综合与通识教育等课程供给,做好教材建设与管理顶层设计

教务处

万荣

44

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统筹推进各类项目申报工作,谋划培育2022年教学成果奖,积极参与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评选

教务处

万荣

45

修订《上海海洋大学教学实习管理办法》

教务处

万荣

46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探索立项和经费分配机制。完善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组织做好世界技能大赛集训等参赛工作

教务处

万荣

47

推进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修订《基层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及考核办法》

教务处

万荣

9.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48

优化学位点布局,做好农林经济管理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点及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授权审核申报工作,做好制冷与低温工程二级硕士点提升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硕士点工作

研究生院、相关学院

李家乐

49

做好迎接上海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中期检查工作,进一步推进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究生院

李家乐

50

优化和落实国际组织人才培养

研究生院

李家乐

51

以“亚洲校园”项目为契机和引领,深化研究生国际化联合培养工作

研究生院、国际交流处

李家乐

52

强化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和质量管控责任,严格学术管理,切实提高指导研究生能力

研究生院

李家乐

53

加强研究生招生宣传,组织开展“暑期学校”

研究生院

李家乐

10.深化继续教育转型发展

54

做好与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非学历教育的培训项目拓展以及保障体系建设

继续教育学院

万荣

55

狠抓学历教育的内涵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研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继续教育学院

万荣

四、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增强学术核心竞争力

11.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56

完成“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体系填报

学科建设办公室

程裕东、李家乐

57

迎接“双一流”建设第一期评估,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中期评估和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2014-2020年)绩效评价

学科建设办公室、科技处、各部门、各学院

程裕东、李家乐

58

迎接全国第五轮学科水平评估和专业学位水平评估

研究生院、各部门、各学院

李家乐

59

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研究谋划下阶段学科发展与布局规划,加强水产学科建设力度,丰富海洋科学学科建设内涵,强化食品学科建设特色,人文社会学科显示度不断增强,推进多学科协调发展

学科建设办公室

程裕东、李家乐

60

发挥“淞航”号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推进科考成果应用

科技处、船办

李家乐

61

筹办首届“淞航”论坛

船办、科技处

郭爱萍

62

力争《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被SCI收录,保持《水产学报》全国领先地位,进一步提升《上海海洋大学学报》影响力

期刊中心

李家乐

12.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63

坚持特色一流,加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政策支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处

李家乐

64

增强国家级项目争取能力,努力争取各级科技奖项特别是国家级奖项

科技处

李家乐

65

做好科研系统上线运行工作,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库

科技处

李家乐

66

优化科研平台布局,推进新获批省部级平台建设

科技处

李家乐

67

以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为契机,提升平台经费、科研经费、专项建设经费的协同支撑能力

科技处、财务与资产管理处

李家乐

68

加强决策咨询工作,推进跨学科智库建设

科技处、宣传部、党办

吴嘉敏、李家乐

69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上海海洋大学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科技处

李家乐

70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集中资源、强化保障,聚焦长三角、云南、西藏等重点地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科技处

李家乐

71

服务科创中心建设,围绕创新集聚区汇聚资源服务支撑科技创新集聚区建设;主动对接临港新片区建设,推进上海海洋高端装备功能型转化平台建设

科技处

李家乐

72

推进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探索科技成果国际化、专业化交流平台建设。加快水产、食品及海洋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力争转化交易稳步增长。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工作。

科技处、科技园

李家乐

五、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强内涵发展

13.推进国际化进程

73

进一步落实《上海海洋大学关于推进国际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国际交流处

万荣

74

落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备案制”试点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境外办学及与欧美发达国家世界名校合作办学

国际交流处、教务处

万荣

75

做好“上海海洋大学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合作举办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020年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

国际交流处、教务处、爱恩学院

万荣

76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化重点合作高校、科研院所多领域、立体化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提升科学研究合作层级。探索与国际组织合作开展国际职员教育培训。

国际交流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技处

万荣、李家乐

77

优化国际化布局,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积极实施六大板块计划,围绕南北极、国际渔业等主题,加强与周边国家、西非、东欧、南太平洋等相关领域合作

国际交流处

万荣

78

推动水产一流学科开展“走出去、引进来”行动计划,实施南太区域国际渔业技术培训合作工作。

国际交流处、水产与生命学院

万荣

79

加强与国际组织、特别是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在国际公务员、海洋与渔业履约人才培养和智库建设上的合作与交流。

国际交流处、海洋科学学院、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万荣

80

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汇聚力量统筹协调,全力承办2020全球水产养殖大会

科技处、国际交流处

吴嘉敏、李家乐

81

全面加强因公出国管理,压实责任,落实落细各项管理规定

国际交流处

万荣

14.加强留学生教育

82

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构建高质量宣传推广平台

留学生办公室、国际交流学院

万荣

83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国际人才培养质量

留学生办公室、国际交流学院

万荣

84

推进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提升国际化管理服务水平

留学生办公室、相关学院

万荣

85

加强制度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机制

留学生办公室

万荣

六、完善党管人才机制,持续激发教职工动力

15.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86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对标“十三五”规划、“双一流”建设、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等人才指标要求,加大引进和培育力度

人事处、组织部、各学院

万荣

87

做好优秀人才引进和各类人才计划申报各项基础性工作,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人事处、各学院

万荣

88

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人事处

万荣

89

加强国际师资引进力度

人事处、国际交流处、各学院

万荣

16.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90

按照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原则,完善各类人才评价与聘任机制

人事处

万荣

91

完善创新团队管理办法,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人事处、科技处

万荣

92

深入实施本科教师教学激励计划,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稳步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

人事处、教务处

万荣

93

启动2017-2020年聘期考核和2021-2024年新一轮聘任方案制定工作

人事处

万荣

94

开展教师首聘考核总结及方案优化

人事处

万荣

95

开展市教委教师发展工程、青年教师培养资助、市校院三级培训等常态化教师发展培育计划,推进教师全过程培养和发展

人事处

万荣

96

开展发展目标导向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优化学校内部编制及岗位设置方案

人事处

万荣

97

做好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考勤管理、人才落户等人事服务工作

人事处

万荣

七、优化内部运行机制,提升大学治理能力

17.加快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

98

结合大学章程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建设

发展规划处

程裕东

99

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新一届学术委员会职能,通过完善制度切实发挥教授治学作用

发展规划处

程裕东

100

完成校务委员会组建,完善社会支持和参与学校发展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平台

校办

吴嘉敏、程裕东

101

提高与国内外的合作能力和水平,完善相应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

人事处

吴嘉敏、程裕东

102

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管理,建立健全依法治校制度体系

法务办公室

闵辉

103

推进民主管理,提高各级代表履职能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先进典型育人作用

校工会

吴建农

104

统筹谋划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推进学校综合业务数据平台建设,推动教育数据的全量归集和整合,促进数据共享开放

信息化办公室

郭爱萍

105

深化“一网通办”,加快推进“一站式流程服务平台”建设

校办公室、信息化办公室

程裕东、郭爱萍

18.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审计监督

106

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精神,认真做好2020年预算执行和2021年预算编制工作,加强预算统筹,完善预算调整机制

财务与资产管理处

郭爱萍

107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学校内控体系

财务与资产管理处

郭爱萍

108

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修订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流程管理

财务与资产管理处

郭爱萍

109

加强风险评估,明确政策适用,做好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各项工作

资产经营公司

郭爱萍

110

全面落实上海市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内集市采购,完善校院二级采购管理制度框架

招投标办公室

郭爱萍

111

做好书记校长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

审计处、相关部门、学院

程裕东

112

发挥审计监督职能,进一步健全完善审计制度体系

审计处

程裕东

113

推进审计信息化,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审计处

程裕东

19.强化条件支撑,推动校园生态文明工作

114

推进校园基本建设,完成海洋科技大楼项目建设工作,游泳馆项目年中开工建设

后勤与基建管理处

郭爱萍

115

全力推进新校区三期项目建设,启动可行性研究方案编制。开展“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前期研究工作

后勤与基建管理处

郭爱萍

116

完成学生宿舍卫生间修缮及消防管网改造工作

后勤与基建管理处

郭爱萍

117

全力推进军工路校区整体改造工程和国际交流中心装修工程

后勤与基建管理处

郭爱萍

118

加快完成新校区产证办理工作,积极推进校外基地建设

后勤与基建管理处

郭爱萍

119

开展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推进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后勤与基建管理处、各部门、各学院

郭爱萍

120

不断优化校园服务布局,强化第三方服务监管,提升师生满意度,

后勤与基建管理处

郭爱萍

121

发挥校友会、教育基金会作用,加强与校友及社会各界联系

校友会、基金会

郭爱萍

122

拓宽学校筹资渠道,落实捐赠工作激励细则,积极争取上级关于学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服务学校发展

财务与资产管理处、校友会、基金会

郭爱萍

20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123

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

宣传部

闵辉

124

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

校办公室、保卫处、各部门、各学院

吴嘉敏

125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保卫处、后勤管理处、基建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各部门、各学院

郭爱萍

126

落实保密责任制

保密办公室、各部门、各学院

吴嘉敏

127

健全校园安全现代化管理机制,提升校园安全智慧管控水平。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主题宣传、教育、演练活动,营造安全育人氛围。

保卫处

郭爱萍

128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完善管理体系,试点建设“6S管理标准化实验室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郭爱萍

129

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强化阵地管理和信息研判,主动引导社会舆论

宣传部、现教中心

闵辉

八、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21.深入巩固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130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形成的经验做法转化为全面从严治党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强大动力,探索建立常态长效机制

组织部

吴嘉敏、吴建农

131

建立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长效机制,抓在经常、融入日常

宣传部

闵辉

132

深入实施市委《关于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推动全校党员、干部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宣传部

闵辉

133

建立调研常态化机制,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服务师生制度

校办公室、组织部

吴嘉敏

134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基层党组织专题组织生活重要内容。

组织部

吴建农

22.切实加强校院两级班子建设。

135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决策机制、完善决策程序、严格决策执行、加强执行监督,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校办公室

吴嘉敏

136

优化二级党组织设置,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完善二级学院(部)议事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二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组织部

吴建农

137

统筹做好中层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

组织部

吴建农

138

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

组织部

吴建农

139

完善干部任职回避、定期轮岗、离任审计、考核评价等制度

组织部

吴建农

140

落实“同心圆”工程,启动党外人士“质量提升工程”,完善民主党派议事规则和程序,开展党派品牌创建,充分发挥统战优势和作用

统战部

吴建农

23.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141

认真落实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及“1+2文件要求,持续推进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攀登计划、先锋计划、红领计划、筑力计划

组织部

吴建农

142

不断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开展党建工作标杆学院、样板支部创建

组织部

吴建农

143

加大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力度。加强“党员活动室”(党建服务站)建设,探索在学生社区、学生社团建立特设党支部

组织部

吴建农

144

健全党务队伍常态化培训机制和保障激励机制

组织部

吴建农

24.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

145

深入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

校办公室

吴嘉敏

146

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四风”反弹回潮

校办公室、组织部

吴嘉敏、吴建农

147

深化市委巡视整改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设

校办公室

吴嘉敏

148

加强统筹谋划,高质量、有节奏、规范化推进巡察全覆盖,推进巡视巡察一体化

巡察工作办公室

吴嘉敏、何雅

149

持续深化标本兼治,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校办公室

吴嘉敏

150

落实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要求,强化纪委执纪问责职能,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纪委办、监察处

何雅

151

加强党内监督相互融合,提升监督体系整体效能

校办公室、纪委办

吴嘉敏、何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