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5月16日(星期二)14:00-16:20
地点:信息学院306会议室
出席人员:袁红春、陶峰勇、13家企业代表、四大专业负责人(冯国富、葛艳、郑宗生、葛焰明)、贺琪、王慰、李丛、陈海杰、宋殿霞、韩彦玲、赵慧娟、张晨静、关欣、魏立斐、王文娟
主持人:袁红春
一、袁红春副院长介绍了委员会成立的背景意义
袁红春副院长首先介绍了原培养方案的形成过程,原方案是由各专业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设置课程体系,缺乏与企业沟通,经过本科四年培养的学生在去企业就业时,学生的能力素质可能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原来的培养方案14年修改的,每4年修改一次,18年将实施新的培养方案,学院毕业生80%左右会到企业,学院希望听取企业的意见,希望新的培养方案能符合企业需求,增加培养的毕业生的就业率。袁红春副院长简单介绍了教学咨询委员会的运作模式,后期每年定期要开展交流沟通会,完善改善培养方案同时和就业招聘面试都结合到一起,并表达了对企业代表的欢迎以及同企业合作结果的期待。
“信息学院教学咨询委员会”成员单位受聘仪式
由陶峰勇副书记宣读“信息学院教学咨询委员会”成员单位聘任名单,袁红春副院长为各成员单位代表颁发聘书。
信息学院教学咨询委员会成员单位名单如下:(15家企业)
中天鸿骏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河马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玖道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傲度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信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戌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八维宏烨(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华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埃森哲(中国)有限公司、上海顶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和“八维宏烨(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客观原因没有到会)
《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教学咨询委员会章程》宣讲审议定稿
由王文娟老师宣读了《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教学咨询委员会章程(审议稿)》。宣读之后,由委员会成员代表仔细审阅了《委员会章程》,提出了修改意见,并经过讨论修改,最后,委员会成员代表一致通过《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教学咨询委员会章程》。
经过讨论章程修改了4个地方:
1、第十二条3点里,“优先接受学校毕业生就业”改为“优先提供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
2、第十三条第一句话:“委员单位可以自由退会本委员会”改为“委员单位可以自由退出本委员会”;
3、第七条2点里,“产学一体化”改为“产学研一体化”;
4、最后的落款:“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改为“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教学咨询委员会”。
四、四个专业培养方案汇报
1、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主任冯国富老师汇报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汇报。冯老师根据培养要求,介绍了课程体系、学分的基本要求。着重进行学科基础介绍以及计算机科学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的课程。
2、软件工程专业负责人葛艳老师在冯老师介绍的基础上,进行ppt展示介绍。根据培养目标映射培养方案应该覆盖的课程。并提出了培养方案中对企业的依靠和需求。
3、空间信息与数字科学专业负责人郑宗生老师介绍了培养方案中特色,本专业的模块重点,侧重地图相关和图像处理、大数据两个方面设定课程。
4、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负责人葛焰明老师介绍了本专业的普遍发展特点,培养方案的特色,着重介绍6门专业必修学科的来源意义以及课程设置的侧重点以及考量,对学生在理论基础方面进行培养。应用方面,体现在专业大型综合实验,希望企业讲师进校,或者学生去企业实习,学生进项目实践学习。
5、袁院长补充介绍了学院四大专业的成立发展时间点以及成立背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主干专业,其他专业在其上增加特色。新的培养方案增加了实践课的学分,并要使培养目标要和毕业要求联系起来,设定3-5年达到的目标,毕业的时候达到怎样的目标,同时把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12条细化成为一条条指标,落实到课程中。接下来制定方案,撰写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体现这些需求和指标。最后做目标达成度的分析,对毕业出去的学生进行调研,看是不是达到了目标。同时也介绍了学院与企业合作的4种形式:
a)短学期:合作13年开始的,暑假前两个礼拜,以企业讲师和学生进企业培训为主。
b)新增综合实习:12周,要求毕业生到企业中连续工作12个礼拜3个月,有企业开具的实习证明,企业认可才能拿到学分。希望企业代表能够提供实习岗位,希望学生能够长期实习,校企合作。
c)企业在线课程:需要和有课程的企业进一步沟通,软工采用了相关企业的在线课程。至于可以应用的在线课程还需要讨论。
d)企业组织大赛:扩大企业影响,每年组织一次企业相关研究领域的竞赛,增加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度,互相的多方面的。
五、各企业对培养方案的意见
教育咨询委员会的13家成员单位的代表依次发言,对培养方案中他们关注的部分、和他们企业需求最相关的部分进行了阐述。主要体现:
1、在各企业的人才需求方面:因为企业的性质不同,有的软件公司提出不知道it行业今后的发展怎么样,希望学生素质全面,计算机基础理论扎实,前端后端都能发展培养;有的硬件公司希望学生能力在硬件方面专精深;做动画的企业以软件应用为主,认为学校应用的软件与企业不同,企业需求能够熟练掌握企业方正在应用的软件做图像的人才。有的企业需要有金融和财经背景的it人才,岗位符合专业的也少。有的企业迫切希望老师给学生影响大一些,和教学的老师沟通对接,学生理解的能力有限,对企业的业务需求不能看明,要求老师对企业的需求了解,进行教育优化。
2、校企合作竞赛方面:在实际操作层面,企业方的分工定位是企业方面可以提供奖品冠名物料支持;校方方面,由校方出题贴切完成度高。
3、短期实训和产学研方面:
a)短期实训方面:有些企业认为1-2周的集中的课程可能效果不好,不如在一个课程之后,分阶段的让企业讲师来讲一天,加深印象,否则实间太长,学生可能也记不住前期课程内容;也有企业认为1-2周最后集中起来,让老师按照专业性,综合性的指引学生,把前期的几门课程综合串联起来,结合企业实例,体现教学体系内容衔接;有的企业也提出企业讲师的特点是实际问题的处理方法,分享企业经验,是解决实际面对具体问题的方法,实际上在企业自己进行的新员工培训中,可能2个小时的东西需要员工2周消化,要充分利用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的自学能力,通过团队自身总结问题、解决问题,无法解决的再由小学期的时候企业讲师实地解答,这也可以把有限的小学期实际上拉长了时间,效果效率会更好。
b)12周的大型实践:企业方一致很赞同,12周的企业产学研实践让学生实际感受到企业的工作节奏,了解企业实践操作模式,使学生在心理和技能上为进企业工作做好准备,一毕业到企业就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实习生对企业有贡献,提早进入培养考察期,对留企业找工作,都有好处,实际上有的公司也只对在公司实习过的学生内部招聘,不对外招聘。只是企业方也认为实际上12周的实践时间仍然不一定够,进企业的前2-3个月刚好够企业对实习生进行系统培训,才能进入各个部门真正实践。企业方也表达了愿意给学生成长空间,并投入培养资本,但是同时企业对学生有稳定性,可靠性的要求和考量,希望学生培养之后能长期留在公司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对人才培养稳定性的要求,使企业更倾向于和老师多沟通交流。因为一个项目的周期往往是3-5年,企业希望老师能长期的整合学生资源,因为学生是流动性的,而老师是相对固定的,希望在培养合作和项目合作方面可以由老师整合多届学生,分阶段完成项目的部分,同时在项目中培养学生能力。
4、课程设置方面:东软公司给的建议是让学生知道以后的出路在哪里,建议对学生专业方向进行团队分工,设成专业方向课。并要关注项目里需要的人才能力,基于公司招聘的需求,设置热门的学科方向,让学生招聘的时候能够找到对应的培养内容。有软件研发占60%的企业认为课程设置中招聘热门的java学习太少了,企业对本课生能力全面需求的要求不多,要集中热门课程培养。有企业提出需要老师做好课程体系的串联工作,目前学生仅仅知道局部,还不熟练,很难指点一下就开始工作,可以在选修课做个体系介绍。有的企业希望教学里面能够涵盖基础的通用的it标准,协议,通信接口的理论知识,这样毕业生在企业只要锻炼基于协议的技能操作就可以了。有的企业认为计算机对数学要求高,加密安全算法方面的数学知识也希望能涉及。有企业提出,课程设置分散,java在第三第四学期开的,希望课程集中,学生更好的吸收,前期理论知识疏松的话可能实践困难。有的企业建议校企共建课程先由企业来讲实战,然后学校来后期培训基础理论,对接更好。
5、其他企业合作模式:这次很多参会企业也是想看看能不能有一些研发合作项目。临港科创中心给了些信息方面的人才建议,比如智能制造方面、嵌入式软件硬件开发方面,临港地区都需要大量人才。同时很多企业也有意和学校合作做项目研发,做技术平台,实训平台,联合申报项目等。
企业发言后,各专业老师之间也针对上面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和展开了深入的自由讨论。葛艳老师,冯国富老师,陶峰勇老师等老师和企业代表之间也进行了专业、业务直接到人的无缝对接。根据这次和教育咨询委员会成员的沟通讨论,信息学院各专业负责人将根据学院教学培养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培养方案修改,使得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更具备市场竞争力,更接近实际,接地气,能够更好的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报:学院领导
送:四个专业及骨干教师
关欣编辑 5月18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