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国家和长三角经济发展对IT技术人才的需求,上海海洋大学于1994年成功申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并于1996年开始招生,2000年首批毕业生毕业。经过前期5年的发展,专业逐步形成以渔业信息为特色的教学科研体系,2006年依托学校在海洋、水产、食品领域的学科优势,学院获批计算机应用硕士点。自2008年学校迁址浦东临港校区后,专业聚焦智慧海洋与智慧渔业的学科方向,同时在本科教学中引入OBE人才培养理念,随后专业不断深化在数字海洋与数字渔业领域的开拓,2011年4月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及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点。
专业从2016年起开始着手构建、实施不同教学环节合理性与达成度评价及持续改进,建立形成了特色明显的教学科研体系,并成功获得多项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和奖项,2017年专业获批海洋信息与工程二级博士点方向。
多年来专业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逐步形成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为核心的特色研究体系。在基于物联网的立体海洋监测关键技术、基于云计算的海量海洋复杂类型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基于GIS和虚拟现实的海洋多维再现展示技术、动物精细养殖关键技术与装备、海洋大数据深度学习渔情预测模型等方面开展研究,先后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参与)、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主持),“以人工智能鱼为抓手探索多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与创新实践”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配套多个专业实验室,建有计算机综合软件实验室、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和一个核心服务器房。实验教学面积近500平方米。拥有海洋物联网技术、嵌入式系统与信息处理、通信导航海洋应用、海洋辅助决策技术、海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海洋数值模拟计算技术、海洋环境检测技术等7个学科实验室。截止目前,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教师有32人,其中教授5人(上海特聘教授--东方学者2名),副教授14人,硕士生导师1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7人(4名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多名教师具有海外交换学习和研究经历。
十二五以来,专业依托农业部渔业信息重点实验室、数字海洋研究所、上海市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上海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农委等项目50余项,出版《渔业船联网》、《水产物联网》、《海洋大数据》等多部专著。
在开放办学方面,专业与国内外企业及高校建立了长期广泛的联系,先后与科大讯飞、华为、寒武纪、东软集团、上海中远咨询科技有限公司、文思海辉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实习实训。先后与美国加州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英国索仑特大学、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实现积极交流、合作,形成学分互认、国际合作交流办学、“3+1”连读模式等多种合作模式。